近日,從王樓煤礦傳來喜訊,他們自主研發的煤泥提煉新工藝實現了煤泥由副產品向主產品的轉化,使煤泥由此變成了“金疙瘩”。
“煤泥以前一直作為副產品銷售,經濟附加值低。”該礦副礦長汪學軍說,“我們調研發現,有些客戶在我礦購買煤泥后,通過簡單處理然后摻配到洗混煤中供應給當地電廠,從中獲取可觀利潤。”
發現這個利潤點后,該礦決定利用封閉式配煤車間和煤泥棚的場地優勢,自行嘗試對煤泥進行精準提煉,深入挖掘“黑金”附加值。
經過反復對比和試驗,創客聯盟洗選創新團隊一點一點探索形成了“攤鋪-晾曬-破碎-摻配”的提煉工藝,使煤泥水分由原來的23%降低至15%左右,發熱量也提高了500余大卡。
“煤,每一克都包含著礦工的辛勞和汗水,多賣一分是一分!”該礦黨委書記、礦長白景志堅定地說。
據核算,提煉后的煤泥較之前直接銷售相比,每噸可增加經濟效益50余元,年可增收500余萬元,實現了煤炭產品的再挖潛、再創效。